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处网站链接:http:/yjsc/main.psp 

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培养两类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分别授予学术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学术硕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素质的高层次学术性专门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截止20185月底,我校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分别是:法学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分别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级学科硕士点

(一)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1.法学理论

本专业包括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哲学、丝绸之路经济带法治研究五个研究方向。法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制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论、人权理论、立法、司法、行政的基本理论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法律理论问题;法经济学方向主要研究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法律与经济、法律与市场竞争、法律与宏观调控、法律与环境资源等的相互关系,注重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经济法律问题;法社会学方向主要研究法社会学的一般理论、法律与城市管理、法律与社会管理等重大社会法律问题;法哲学主要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哲学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它是对法的一般问题的哲学反思,是对法学理论的再抽象、再概括,是对法律实践的哲学分析和总结。丝绸之路经济带法治研究主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法治环境以及法治问题,为我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提供法律智库。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律师、企业、社区等各项法律业务和管理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多项奖励。

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本专业主要包括行政法治基础理论与应用、部门行政法与科技法、中国宪政与中国政治、上合组织法治研究、宪政与国际政治五个研究方向。行政法治基础理论着力回应行政法治理论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部门行政法与科技法着力回应行政法治实践中的特殊问题;中国宪政与中国政治方向着力于行政法治的宏观环境和宪政文化;上合组织法治研究主要致力于上合组织及各成员国有关法治问题研究;宪政与国际政治致力于宪政制度和国际政治有关方面研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公务、司法部门、律师机构、管理与经营以及高等法律院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教材建设、教学成果获奖、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立项、省部级精品课程立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刑法学

本专业涵括了刑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和青少年犯罪与司法、反恐与国家安全、国际司法合作六个研究方向。刑法学主要研究中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犯罪通论、刑罚通论、罪刑各论。犯罪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基本原理、刑事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问题。监狱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监狱学的基本理论和改造罪犯的一般原理、监狱制度、行刑实践、改造罪犯策略等问题。青少年犯罪与司法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学、少年司法学、未成年人法学等,培养从事预防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未成年人保护理论与实务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反恐与国家安全主要研究反恐策略、恐怖组织打击政策与国家安全保障。国际司法合作主要研究国家、地区间开展司法合作方案制度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刑事法学研究、担任刑事法学教学、从事刑事司法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有关综合治理及中外行刑制度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项目,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优秀成果奖励。

4.民商法学

本专业包括商法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三个研究方向。商法是私法的重要分支,其有关商主体及商行为方面的规则构成市场经济规制的重要内容。民法是私法的核心部分,我校民法学方向在民法总则、物权法等领域有扎实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侵权及与基因相关的侵权法领域有国内较领先的研究。知识产权制度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网络法以及不正当竞争问题。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坚实掌握民法、商法与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了解民商法与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国家立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理论研究、教学以及民商事与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掌握熟练运用民商法与知识产权法理论、相关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律师、企业、社区等各项法律业务和管理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多项奖励。

5.诉讼法学

本专业包括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四个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系法学的主要研究分支之一,以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证据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民事诉讼法是诉讼法之母,因此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对诉讼法研究乃至整个程序法的学术研究具有导向意义。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以刑事诉讼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它既包括宏观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微观的具体制度设置与运行方面的研究。刑事诉讼法学是与司法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学学科之一。证据法学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作为诉讼法专业当中的主干学科来说,它更是每一个学习、从事该专业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内容之一。司法制度方向以法院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仲裁制度、公证制度的基础理论及改革趋势为基本研究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仲裁等立法;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其他法律学科知识即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等知识,具备金融、证券、保险等财经学科的基础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1-2门外国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胜任有关立法、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律师、企业、社区等各项法律业务和管理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多项奖励。

6.经济法学

本专业涵括了金融法、信息法、竞争法和劳动法四个研究方向。金融法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金融立法、民营经济法治和一带一路金融法律。信息法主要研究信息公开、数据开放和社会信用立法。竞争法主要研究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法律。劳动法主要研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经济法学研究、担任经济法学教学、从事经济法学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等多种研究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等优秀成果奖励。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本专业包括环境法学、自然资源法学、国际环境法学三个研究方向。环境法学主要研究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和污染防治法,包括环境法基本原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自然资源法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理、水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和生态保护法等;国际环境法学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基本原理、国际气候法、国际水法、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国际环境争议解决机制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环境行政管理、环境资源法教学、环境司法等工作的高级法学人才。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研究能力突出。近年来,承担了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8.国际法学

本专业涵括了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三个研究方向。国际公法学方向主要研究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关于国家、居民、领土的国际法制度,国际人权法,海洋法,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外交关系和领事法,条约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刑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争端的解决,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等。国际私法方向主要涉及冲突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制度、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国际民事管辖权、司法协助、国际商事仲裁等具体问题。国际经济法学方向主要涉及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税法、世界贸易组织法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外事部门(单位)、政法机关、国际组织、高等院校及其他机构的国际法实际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法律法学人才。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有关法治引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难点与路径研究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问题研究等多种研究项目,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优秀成果奖励。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录外学科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综合法律人才。本专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充分发挥战略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智库的功能,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社会治理研究。本方向带头人为杨俊一教授。聚焦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社会治理问题,探讨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其提供法治保障。(2)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研究。本方向带头人为学校科研处处长张远新教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梳理,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重要地位概括和分析,发挥法治在协调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实现社会的平稳过渡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优势。(3)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研究。本方向带头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森年教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研究,搞清楚中国共产党法律理论的源与流,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本专业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3项,各级各类课题90多项。在包括《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等核心期刊(CSSCI)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本,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多项奖励。

10.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治(目录外学科方向)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基于政治学和法政学的学科范畴,以权力、制度、认知和利益为核心研究问题,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外交实践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和外交战略,尤其以安全和反恐为研究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专业主要包括以下研究方向:1.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2. 国际反恐与警务执法合作;3.上海合作组织及中国周边外交研究;4.国际文化与传播;5.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了解和熟悉国际政治基本理论;有宽广的国际政治专业知识,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运用本专业研究方法对全球问题、区域问题、国别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具有本专业领域的调研能力和涉外工作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工作。

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研究能力突出。目前已经出版20余部著作、教材,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等多项奖励。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方向,始终坚持“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透马克思主义原理,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理念,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社会问题,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历史悠久的院(部)之一,现为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2012年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法学B类、参与),2015年列入上海市高原学科(法学、参与)。师资队伍较为雄厚,拥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18人)。

(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包括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注重以“专业化、国际化”为办学宗旨,以深厚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支撑,基础性、前沿性与实用性并重。坚持面向上海及全国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对高层次人才不断变动的需求,关注全球传播发展趋势,强调理论创新,重视跨学科的知识与资源整合,顺应全球化和新闻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历史潮流,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新一代研究型人才,培养能独立从事新闻传播采编实务、编辑出版、广电制作以及新媒体相关业务等高层次实务人才,培养中高级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人才和媒体管理人才。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8名,另有业界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12位。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本学科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2014年获得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获得上海市紧缺人才工作室。

二、专业学位硕士点

(一)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它包括法律硕士(非法学)和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对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建设服务,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对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建设服务,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且本科专业为法学的毕业生。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通过系统的培养,法律硕士专业毕业生应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能够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国际商务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嵌入企业实际运营,采用校内理论授课与校外实践教学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和国际商务创新开拓能力。聚焦当前国际经济关系及商务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整合我校经管类学科校内外优质办学力量,发挥我校法学学科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资源优势,凸显“法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商务实践育人应用能力培养,以适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新要求,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多元化实践教学特点突出。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学科建设能力较为突出,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合著)、教材(主编、参编)20余部,发表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300余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6名,校外兼职教师24名。

(三)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注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兼备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能力,能在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司法部门、社区中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所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一直探索法律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建设途径与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学科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获列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司法社工方向)、2017年获列上海市第四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技能熟练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具体体现在培养研究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的信念;培养研究生较系统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新闻传播工作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培养研究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专业资料、文献,与海外同行进行交流。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8名,另有业界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12名。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本学科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2014年获得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获得上海市紧缺人才工作室。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