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网: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减防灾和应急救援志愿者——沈吉利的故事

时间:2014-10-16浏览:733

中新上海网1015日电 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15日披露,该校成立高校首个减防灾和应急救援社团并参加国际减防灾和安全博览会。该校沈吉利老师多年致力减防灾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将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国际减防灾和安全博览会,并开展相关活动。

“我希望把长三角甚至全国的公益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在需要的时候互帮互助。”这是沈吉利的愿望。

一次水上救援培训见闻

712日和13日是周末,也是长三角余姚救援队进行水上救援培训的日子。13日上午8点,记者到达水上救援培训的目的地——四明湖,看到岸边一艘冲锋舟上已经坐好了身穿救生衣的队长沈吉利和两名队员。

“你好。今天天气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被晒。”沈吉利轻快地打招呼。她身穿救援队队服——一件白色的短袖T恤,一条简单的短裤,塑料拖鞋,长发披散下来,脸上的苹果肌处明显地晒红了,她笑着说:“你看,我有高原红。”然后,她纤细的手臂,戴过手表的地方是一条明显地印记,黑白分明。“这是前一段时间去遂昌救援,加上昨天一整天在湖上暴晒导致的。我以前皮肤很白,你敢相信吗哈哈。”

沈吉利说,今天训练用的冲锋舟是向余姚市人武部借的,救援队自己准备了帐篷搭在岸上,用来躲雨。待船上的人都穿好救生衣贮备就绪,一位队员启动了马达,准备向湖中间行驶。当天的培训内容是冲锋舟驾驶、停靠和定点救援的培训,经过前一天的学习,几名队员基本上掌握了冲锋舟的驾驶技术,大家轮流操作,而沈吉利正则忙着低头发信息联系晚上的例会和第三次送往遂昌泥石流灾区的救灾物资。“今天谁跳下去当溺水者呀?”沈吉利和一船的人谈笑着,整个氛围就如同郊游一般轻松。9点左右开始下雨,当时冲锋舟已离岸很远了,要靠岸避雨需要花上几分钟时间。雨点越来越大,船上有一件军用雨衣,沈吉利把雨衣拿过来给记者和一位女队员披上。“把我的手机保护好就行啦。”沈吉利把她的手机交给记者保管,很自在地淋在雨中。

上岸避雨的间隙,沈吉利和队员们聊天,简要介绍了他们救援队的学习内容和组织架构。“现在我们的救援项目主要分三大块:水上救援,山地救援和城市救援。目前水上救援和山地救援开展得比较深入,8月份,我们还计划前往东海学习潜水。”她说:“昨天的炎炎烈日和今天的倾盆大雨,两天的训练经历了两种恶劣的天气,正好符合我们进行救援时的天气状况,这么一想其实也挺不错的。”

“我们学习救援技能,虽然是民间自发组织,但要求技术过硬。学这些技能毕竟是要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去救人的,所以每个细节都应该学到位。”与轻松的训练氛围相伴的是苛刻的训练要求。如果有队友懒得穿救生衣就上船训练,沈队长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是起码的安全措施,我们在学习救援技巧的过程中,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下午的训练几乎也是在雨中度过的。模拟救援,一位会游泳的队员自告奋勇,要求担任被救援对象,脱掉塑料雨衣,套上两件救生衣跳下水。实施救援的整个过程是“发现溺水者——冲锋舟靠近溺水者——船上救生员抛救生圈和绳索——溺水者抓住救生圈——救生员收绳索——将溺水者拉上船”。理论上的步骤比较简单清晰,然而运用到实际中并非轻而易举。“冲锋舟停靠时的速度、方位都要控制好,不能误撞了被营救者,还要便于被营救者上船。”沈吉利总结道。

当天下午,模拟救援一共进行了3遍。第一遍,体格偏胖的队员跳入水中充当被救援者,游到离冲锋舟几米外,然后驾驶员再把船开远十米左右——场景就是这么设定的。前面的一系列步骤都进行得顺利、流畅,但到了最后一部有点卡壳了——将被救援对象拉上船,这个过程花了半分钟,大家齐声喊着“一,二,三”一起使劲,像捕了一条大鱼:一方面被救援者往船内攀爬的时候,双脚没有落脚点,靠双手的力量很难爬上来,身上套着的救生圈还有阻碍的作用;另一方面,船上的两名救生员同时拖住被救援者的手臂,将他往船上拉,在这过程中船很快向一侧倾斜,有侧翻的危险。“这还是被救援对象有知觉,有力气行动的情况,如果已经昏迷,那难度会更大。”沈吉利一边用手机录下整个过程,一边分析道:“如果船边安装一个可供踩踏的脚踏板之类的,被救援者或许会更容易爬上船。”

第二遍,换一位体格较瘦的队员,最后上传的速度稍微快一点。

第三遍,救生员下水营救“失去知觉的溺水者”,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救生员能顺利救人的同时要确保自身安全。三遍练习过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连串的问题,需要在日后的培训中不断加强、完善。

“做公益迫使我磨圆性格中的棱角”

从事律师职业十几年,沈吉利在工作上向来是说一不二,她很少妥协。但是公益救援团队的负责人这个身份让她把性格中的棱角磨圆了。“在一个大的团队里,很多人为了一个目标共事,只有平衡好一切,才能凝聚到力量。特立独行是不可取的,如果每个人都很有个性,那还得了。”她也无奈地表示,有时候为了达到某些目标,会用力过度,做出一些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事情。

募集救灾物资也一样,去各个企业游说的时候,沈吉利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态度,让自己尽量谦卑、平和,不露出半点桀骜不驯的样子。

 

把长三角甚至全国的公益救援力量整合起来

加了沈吉利为微信好友之后,记者打开她的“朋友圈”,个性签名那一栏写的是“商事合伙人律师,华政法学博士,大学教师”。浏览她最近发布的状态,几乎都与公益救援有关:714日,她回顾了616日、17日两天,余姚救援队参加大都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的现场;712日,烈日下进行第二次水上冲锋舟培训;711日,为救援队的队员代求工作;79日,为新城市社区小朋友讲座,做安全培训;630日至75日,都是关于丽水遂昌县西畈乡的救援行动:晚22:50分,救援队到达遂昌民政局,此处离灾区一百公里;截止62814时,全县共计4.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0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37万亩。接下来的几天,她的朋友圈不断更新着灾区的灾情以及救援队的行动,并附上多图。75日,“救援队物资发放只是尽点心意,灾区人民更期盼家园重建,安置房建设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

从事公益救援,其实只是去年菲特台风袭击余姚时才开始的事情。对于沈吉利说干就干的利落和做事的效率,记者和许多队员一样,既惊讶又佩服。被问到为什么突然决定在水灾中担起这份责任的时候,她给的理由简单却充分:“不忍心。不忍心看到那么多人被洪水围困,当时的余姚,大部分地区没有电,没有网络和信号,信息不畅通却令救援无法正常进行。”去年10月,余姚发生水灾时,沈吉利身在上海,“当时我有电有网络,人脉相对广一些,所以白天远程指挥救援,晚上做灾情信息汇总。当时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就要去做那些事。”余姚被洪水围困的10天时间里,她平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总共打了2000多个电话,两部手机不停死机。“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我并不是神通广大,有的只是一份心,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沈吉利逐渐将余姚公益救援的力量联合起来,一支队伍逐渐壮大。如今她放弃了绝大部分律师的业务。

新闻来源:http://www.sh.chinanews.com/web/sh/viewarticle?groupId=10179&articleId=96167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