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近4年民众社会心理变迁调查:民生问题最受关注

时间:2016-05-29浏览:304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东方IC 资料

  

    最近四年来,社会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广大民众最关心的社会事件是什么?

  5月28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联合发布了“民众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从报告来看,民众最关注的始终是民生问题,远远超过政治类、经济类以及其他类事件,民众更多地关注事件后续发展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民众最关注民生问题及后续发展结果

 

  纵观调查报告(2012-2015)中涵盖的40个事件,民生类事件占到了事件总体数量的58%,远远超过政治类事件(23%)、经济类事件(15%)以及其他类事件(5%)。由此说明,民众最关注的、或者对民众影响最大的始终是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民众基本生活或社会根基的事件。

  不过,就单一年份而言,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以2015年为例,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占到全年事件总体数量的50%,报告表明,民众对政治经济类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崔丽娟认为,从调查来看,民众对于重大事件的反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从认知一致性来看,民众主体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能够进行自我判断的能力,因而对社会事件的情绪感受、正负利弊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行为比例来看,民众对社会事件的反应趋于稳定,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的概率有所下降,更多是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

 

  如何将事件消极属性转化为积极影响值得反思

 

  纵观历年社会事件,有不少是网络途径率先爆料进而引起民众强烈关注的,其中明确标示通过网络传播的,仅2012年就有“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以及“‘表哥’事件”等三项民生类社会事件。

  调查报告表明,现阶段民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均以网络途径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这些平台的信息发布存在即时、便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消息源不可靠、传播虚假新闻等不利因素。通过网络途径爆料的既包括了积极事件,也包括了消极事件。

  东方心理研究院副院长郑葵在解读调查报告时表示,社会事件对民众的影响往往存在积极或者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民众通过对积极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心理感受,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积极事件都是由民众自己发现并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宣传扩散的,如“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等。其次,民众对消极事件的关注不可能停止,根据“厌恶损失”理论,往往消极事件对民众的影响更甚。因此,怎么样将事件本身的消极属性转化为事件后续处理结果的积极影响,是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反思的。

 

    原文http://news.qq.com/a/20160528/024807.htm?pgv_ref=myouttips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