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中国,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迫切。而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为政府、社会和公众认识。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大学,因为曾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注。但什么才是著名的大学,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不同。今天的大学评价体系中,校友对母校的捐赠额和捐赠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指标。
这不,又一则校友捐赠的新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名叫熊新翔的企业家向他的母校,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捐赠了10.3亿元。在此以前,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谁是熊新翔,但凭借这一创造历史的捐赠,捐赠者和这所大学将注定写进中国大学捐赠的历史。
中国大学的历史并不长。现代大学是随着近代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诞生的。今天中国最著名的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百年高校之所以有名,就是其在办学的历史中,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评价人才的标准,更多是看培养出了多少政治家和科学家等等。这从许多大学百年校庆的纪念活动上就可看出。
但近年来,国内对大学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许多大学评价也将校友的捐赠看成重要指标。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大学早就将校友捐赠当成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并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成功的标志。因为,今天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如果没有校友的捐赠,这些大学要实现良性循环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诞生了一个企业家阶层。这些优秀的企业家,许多毕业于1977年恢复招生的中国大学里。当他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时候,当他们了解了西方大学捐赠文化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形成捐赠的理念,并开始将他们的财富捐赠给曾经就读的大学。这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各类校友捐赠的新闻。
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校友对大学的捐赠已经超过医疗、健康,跃居各类捐赠的第一位。但据《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大学2014年获得的社会捐赠收入还只占总收入的0.54%。即使获得捐赠最多的清华大学也仅有不到2%。与国外著名大学的捐赠额和捐赠率还远远不能相比。更何况,捐赠理念还远远没有成为中国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观察世界著名大学的成长历程,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已成必然趋势。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认识到拓宽筹资渠道、吸收社会捐赠的必要和重要性。要让大学校友向母校捐赠,就需要校友有向母校捐赠的能力和情感意愿。这就需要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改变大学的办学理念、体制等,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永恒主题,努力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的功能。
如果大学生在大学岁月中,没有感受到大学对其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就不会在事业有成后,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大学的意愿和行动。如果大学不能培养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各类有能力的人才,他们即使有心也无力向大学捐赠。所以,在校友向母校捐赠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所付出的劳动。
各类大学也应该从熊新翔向母校的巨额捐赠中获得启示,并思考如何努力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于这一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当学生有了回馈母校的能力,也产生了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大学才有了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当捐赠理念成为中国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们的大学也会真正清楚,大学应该如何为学生的价值实现和更好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章友德,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教授)
原文: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12/12/content_28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