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章友德:中国司改进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时间:2017-09-17浏览:439

新华社上海8月31日电(记者黄安琪)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此间受访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司改已进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阶段,将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推动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

按照会议部署,上海市将率先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司法权力运行,完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司法改革前期是以法院、检察院为先锋、为核心进行改革和突破,而综合配套改革则更倾向于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让各级政府机关一起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而努力。”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叶青认为,在过去三年的司法改革中,已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此次率先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进一步破难题、攻难关,为全国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破冰探路。

第三十八次深改组会议将“深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作为司法改革整体推进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上海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自“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试运行以来,截至2017年6月底,该系统共录入案件60件,录入证据19316份,提供证据指引2622次,发现证据瑕疵点48个,总点击量达5.6万次……一幅法院系统的“未来人工智能图景”正在形成。

该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防止冤假错案,减少司法任意性。

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司法机关之间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党的顶层设计和部署全面推进。

自2014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上海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做到对试点方案内容全覆盖,各项既定改革任务初步完成,并继续深化拓展完善。

按照改革部署,上海科学确定了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比例为33%、52%、15%,确保把85%以上的人力资源投入审判办案一线。落实“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和“谁办案谁决定,谁办案谁负责”的改革要求,推进法官检察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此外,还制定了《上海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六条规定》,实行严格的职业回避制度等等。

全国范围内首次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任命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全国率先成立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在改革试点的路上,上海实现了中国司改领域的多个“第一”。

司法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的关键词和高频词。截至目前,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涉及司法体制改革领域的意见、方案包括《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决定,2016年在北京、天津等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适时推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这是第三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方,也意味改革试点将在全国推开。

“司法体制改革是真正触动利益的改革,各级政法部门必须勇于打破利益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广大法官、检察官勇于动自己的‘奶酪’,甘当‘燃灯者’,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云顶国际平台游戏官网教授章友德说。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章友德认为,步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阶段后,这一阶段的改革成功与否将关系到前期司改成果的巩固与落实,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

 

原文: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docid=2251590&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