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网:美籍妈妈带孩子回沪读国学夏令营 为了寻根,更为提升未来竞争力

时间:2017-10-17浏览:221

    作者:林颖颖 洪哲卿 摄影:陈征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7-07-22 12:35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外面烈日炎炎,浦东东绣路上的一家国学馆内却显得心平气静,几十位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着一种中国传统保健的气功功法——八段锦。周嘉怡和周嘉悦在队列中,认真而专注地舒展身躯,调节呼吸。

暑假前,这两个美籍华裔小女孩还在波士顿的学校里上着学,暑假里,她们跟着妈妈来到上海,进入了一个国学夏令营。妈妈朱女士告诉记者,两个女儿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之所以带她们回国来“上学”,是希望她们不要忘记中文是她们的母语,中国是她们的根,学习中文也能帮助孩子们提升未来的职场竞争力。

  美籍华裔女孩学国学

  最喜欢画画,读经最困难

    今天上午10点,在东绣路上的一家国学馆(新月学堂),9岁的周嘉怡和6岁的周嘉悦正跟着李秀争老师练习八段锦,她们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按部就班地练习着。“你不说我都不知道她们是美国孩子,感觉她们很文静,也守纪律,交流上没有太多问题”,李老师告诉记者。

    在这个国学夏令营中,两个孩子已经度过了2周半。她们学习的课程包括国画、书法、八段锦、读经、创意画等等。下课间隙,显得有些腼腆的周嘉悦告诉记者,自己在夏令营里过得挺开心,她最喜欢这里的创意画课程,觉得最难的是读经课,因为从小接受英语教育的她,并不是太了解这些经文的字面意思,背诵起来也觉得有点吃力。

    “这次的课程是3个星期,可能这么短的时间,中文要突飞猛进不太可能,但愿回国学习可以让她们更多地发现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优美,激发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不再只是把学中文当成任务”,她们的妈妈朱女士希望,这样的短期学习过程,可以像木头染颜色一样,慢慢渗透进孩子的视野中,厚积薄发。

  美籍上海妈妈吐露心声:

  要让孩子学好母语,更能提升未来竞争力

    周嘉怡和妹妹在美国出生、长大,朱女士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2005年,朱女士随老公一起移民美国,接着有了孩子。“我身边很多华裔妈妈都觉得,中文才是孩子的母语,但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很多孩子哪怕在家和父母交流,基本都还是用的英文,更别说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朱女士说,孩子学中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她们不能忘记,中国才是她们的根,中文才是她们的母语。而且语言这种事情,越早接触效果越好。”

因此,朱女士在国内亲戚的帮助下,提前物色了一个国学夏令营,孩子们一放暑假,便飞到了上海。

    对于让孩子学中文,朱女士还有身为母亲的一份良苦用心,因为她觉得,中文对于提高孩子们未来的职场竞争力,非常重要。“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大学毕业后求职,很快就找到了很不错的一份工作,而且做的就是他的专业本行。主要原因就是,那家公司有业务要和中国打交道,而他恰好有中文优势。”

  越来越多外国娃来中国过暑假

  真实的中国多么美好、友善

    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暑假带孩子回国来“上学”的妈妈。“我身边有几位妈妈往年暑假都带孩子回来的,有一个孩子上了体育夏令营,有个孩子学了语言夏令营,目的都是让他们融入到中国的环境中,学习中文,熟悉中国文化,交中国的好朋友。”

为了希望孩子多学中文和中国文化,很多华裔妈妈还张罗起了中文的互助小组。“我们在当地会通过视频,互相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对对子,天对地、云对雨,孩子通过学习都知道了。”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孩子来上夏令营,既有华裔,也有混血儿”,新月学堂花木校区校长冯老师也说,书法、国画、二胡、古筝是外国孩子和父母最青睐的国学课程。   

    记者了解到,不仅中小学生,越要越多的国外大学生也趁着暑假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最近,由中美交流基金会和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的 “未来领袖”美国学生访华团活动,来自美国摩根州立大学、鲍威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州立大学和陶格鲁学院等院校的数十位美国大学生,就来到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政法大学等学校学习中国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等相关课程。美国学生们说,回去后一定要告诉朋友们,真实的中国是多么美好和友善。等他们学好中文,毕业后要多到中国来。

    

    来源:周到

http://static.zhoudaosh.com/749DD48ACF3E352761B716DA3A532497BF535498D6B739E46902048D18C9C32A



返回原图
/